乌兰浩特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网乌兰浩特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网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追 寻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的 初 心

来源:本站提供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采访实录还原历史,生动再现青年习近平在陕西延安梁家河7年的知青岁月,展示了他探索、思考、奋斗的心路历程和思想轨迹,刻画了一位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领袖形象。阅读这段40多年前的珍贵记忆,就走进了一个还原时空、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初心的精神宝库。
红色基因
  青年习近平是去延安插队的“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他一步一步努力,在农村入了党、当了村支书,带着梁家河村的乡亲们改天换地。
  从书中,中宣部人权事务局副局长左锋深切感受到了青年习近平的坚定信仰。尽管家庭遭遇冲击,但他积极响应号召,到陕北农村插队,成为乡亲们心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他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历练,在艰难困苦境遇中磨砺,在丰富基层实践中成长,实现了精神升华,坚定了理想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青年习近平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20岁时终于如愿以偿。他接过父辈手中的共产主义旗帜,将红色基因注入灵魂深处。
  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王永锋通读全书,深刻体悟到“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青年习近平,蕴含着他成长的深厚历史逻辑、实践基础和人民意愿。青年习近平在知青岁月中实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厚实的人生积累,在此后的从政岁月中产生了巨大的乘数效应,逐步形成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指引未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民品格
  人民最重,人民最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研读全书的最深感受,就是青年习近平对老百姓朴实而深厚的感情,他心里始终装着百姓,想着百姓。在书中,与青年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村插队的知青雷平生一语中的:“在农村7年,近平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到延川县段家圪塔大队插队的知青陶海粟说到点上:“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章寿荣从书中真切感受到了青年习近平的公仆情怀。“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日常干的是与黄土为伍的农活儿,心里装的是普通百姓,造就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格品质,也成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
  “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青年习近平质朴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他说,习近平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总书记,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并在实践中认认真真为老百姓谋事办事。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掩卷长思,青年习近平的话语,在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彭勃脑海里反复回响。她说,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人民大众之中了。以人民为中心,如今已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
  从梁家河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更加深厚,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务实底色
  青年习近平年龄最小,劳动却最勤,很快从每天6.5个工分变成了10个工分的壮劳力;学习沼气井建设,他两赴四川,40多天跑了5区17县;修建沼气池,他钻进深坑,不怕粪水喷一脸;打灌溉井,他第一个跳进刺骨冰水……
  书中这些细节,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周飞印象深刻,务实奋斗、勇于担当、身先士卒,既是青年习近平的为人性格,也是他的做事风格。
  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务实担当,吉林日报社副社长李振军同样感受颇深。“习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书中这些来自老乡们朴实真切的评价,是对这位领路人的由衷褒奖。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带领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引领中华民族奔向伟大复兴。
  干事创业有担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俊彦说,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的苦难,磨炼出青年习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的品格。梁家河村民说,“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
  梁家河的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开端。
问题导向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洪开开对书中一个故事感触最深。当时,发展村办企业很容易被扣上资本主义帽子,但集体收入又离不开搞一点副业。青年习近平成功创办了铁业社、缝纫社等,既避免了政治风险,又为群众办了实事。
  洪开 开说,在梁家河当村支书,青年习近平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从问题入手,解决事关群众生活的实事。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运用问题导向的方法。
  建设沼气井,解决当地百姓照明难、烧火做饭难;建设淤地坝,解决梁家河山高沟深少良田的问题;建设灌溉井,解决当地群众千百年来未能解决的喝水难题、灌溉难题……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说,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令人心服。每一件事,都在解决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难事,都是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好事。
  咬定青山不放松,盯紧问题“钉钉子”。中国水利报社纪委书记张范从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找到了习近平从一名大队党支部书记成长为党的总书记的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抓难事闯难关、做大事成伟业,率领全党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不畏艰难,敢啃“硬骨头”,问题导向成为青年习近平一把成功的“钥匙”。
创新思维
  当村支书时,青年习近平带领群众创立了村里第一个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建起了第一座磨坊,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打建了梁家河至今仍是最好的淤地坝……
  7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胆识,令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副巡视员吴坚深深折服。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近几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与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的创新理念一脉相承。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要在理论创新上下功夫。
  创新,需要眼光、魄力和底气。而学习,就是那块“敲门砖”。让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温敬元最佩服的是,梁家河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事务多么繁忙,从未间断读书学习,并积极主动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梁家河老乡都说“近平读书有‘书瘾’”。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养成了他特有的学习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这片黄土地出发,习近平的创新思维逐渐养成,逐步发展,日臻成熟。这份创新思维,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理论体系。
  (作者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

上一篇:落 实 政 府 信 息 公 开 制 度 是 智 库 建 设 的 前 提

下一篇:没有了